目 錄
1.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2.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出台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
3.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出台的法律和政策依據有哪些?
4.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5.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主要解決什麼問題?
6.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對推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有什麼作用?
7.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有哪些特點?
8.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設計思路是什麼?
9.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10.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1.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工作目标是什麼?
12.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指标體系框架是什麼?
13. 第一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是如何設計的?
14. 第一類審核評估的重點是什麼?
15. 第二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設計思路是什麼?
16. 第二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框架是什麼?
17. 第二類審核評估的重點是什麼?
18.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對象和條件是什麼?
19.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周期多長?
20. 新一輪審核評估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如何分工?
21.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推動?
22.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體現“管辦評”分離?
23. 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如何遴選?
24. 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如何構成?
25. 新一輪審核評估與上一輪審核評估在評估方式有什麼的不同?
26. 新一輪審核評估有哪些程序?
27. 新一輪審核評估學校如何進行評估申請?
28. 參評學校如何開展自評工作?
29. 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如何開展評審工作?
30. 新一輪審核評估是如何反饋評估結論的?
31.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要求進行評估整改的?
32. 新一輪審核評估對評估問題突出的高校将采取什麼樣的問責措施?
33.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進行督導複查?
34. 參評學校如何填報教學基本狀态數據?
35. 參評學校如何選報定量審核數據?
36. 參評學校如何進行常模選取?
37. 參評高校如何撰寫自評報告?
38. 新一輪審核評估《自評報告》撰寫要求是什麼?
39. 參評高校如何準備教學檔案材料?
40. 參評高校準備支撐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41.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做到“陽光評估”?
42. 審核評估的申訴與仲裁是如何進行的?
附件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指标體系(第二類)
1.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答:高等教育評估是我國堅持做了40年的一項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世紀以來特别是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對高等教育評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首次對新時代教育評價、教育督導改革作出全局性、戰略性的制度安排。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出台是教育部黨組深入貫徹落實兩個政策文件的重要舉措。
2.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出台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出台對推進高教戰線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内涵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評價做出批示指示和重要論述,要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新《方案》構建了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以立德樹人為統領的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制度體系,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迫切要求。二是推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落實人才培養質量最後一公裡的有效抓手。本科教育為本,人才培養是根,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是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内涵式發展的戰略部署。全國教育大會以來,教育部出台“新時代高教40條”“質量22條”等重要文件,推出“四新”“雙萬計劃”等系列改革舉措,聚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促進高校内涵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檢驗這些政策落實落地的核心是抓評估抓成效,關鍵是發揮好評估“指揮棒”作用,引導高校把中央、教育部黨組關于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決策部署落地生根,把人才培養質量要求推進到“最後一公裡”,落實到課堂、教師特别是學生。三是深化高等教育評估改革、建設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評估制度體系的需要。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經過40年的探索實踐,确立了以“高校自我評估、院校評估、專業認證、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常态監測、國際評估”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體”評估體系,在全面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特别是2020年,中央相繼出台《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國家層面對新時代教育評價、教育督導改革作出全局性、戰略性部署。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深化高等教育評估改革,出台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是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和教育督導改革、加快形成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評估制度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高等教育發展十分艱巨而緊迫的任務。
3.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出台的法律和政策依據有哪些?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相關條例,根據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評價做出批示指示和重要論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及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大會精神,教育部出台“新時代高教40條”“質量22條”等文件要求制定。
4.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對接新時代教育評價、教育督導改革要求,在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标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引導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本科人才培養規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5.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主要解決什麼問題?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緊扣上一輪審核評估存在的短闆及新時代本科教育要求進行優化改進,回應政府關切、社會關注、高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是立德樹人導向不夠鮮明。針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軟、弱、碎”,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還沒有完全貫通到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的問題,新《方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立德樹人指導思想,把立德樹人融入評估全過程、全方位,強化立德樹人基礎、指标和制度建設,建立立德樹人負面清單,加強學校辦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展等方面的審核,引導高校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堅持“以本為本”、落實“四個回歸”,強化教育教學内涵建設和質量文化,真正讓立德樹人落地生根。二是“五唯”評價頑疾。針對高校在科研評價和人才評價方面存在的“五唯”頑疾,新《方案》全面加強辦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審核,引導教師潛心教書、安心育人。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注重“帽子”教師對本科人才培養的貢獻,強化多元主體評價,從不同角度了解在校生學習體驗和學校人才培養情況。三是評估分類有待加強。針對上一輪審核評估堅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面存在的國家尺子過粗、高校自設尺子不清晰的問題,新《方案》圍繞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多樣化需求,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按類型把尺子做細,提供兩類四種評估方案,引導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推動一批高校定位于培養學術型人才,促進一批高校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同類型常模比較長短,高校可以自主選擇多個類型的常模數據作比較分析,從而進一步找準所處坐标和發展方向。四是評估負擔相對偏重。針對上一輪審核評估存在審核指标多、環節多、時間長的問題,新《方案》堅持減輕評估負擔,增強評估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行線上線下評估一體化,精簡入校評估專家人數、天數、環節,免檢已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并在有效期内的專業(課程),減輕高校評估負擔,打造菜單式、可定制的評估工具,與學校一起制定個性化評估考察方案,落實高校評估自主選擇權。五是評估結果剛性不強、硬度不夠。強化評估整改,讓評估“長牙齒”。把上輪評估整改情況作為申請受理門檻條件,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回頭看”随機督導複查機制,咬住問題清單一糾到底,對整改期内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的高校,采取約談負責人等問責措施,切實讓評估整改“硬起來”。
6.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對推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有什麼作用?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始終把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作為主線不動搖,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前瞻性、協同性綜合改革,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一是堅持以評估思想理念引導改革。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全面對接“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國際先進理念,将其作為引領整個評估工作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刻苦學習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強調教育産出質量,以質量保障機制和能力為評估重點,促進學校及時發現問題并持續改進。二是堅持以評估要點指标推動改革。堅持對标新時代本科教育質量要求,加強對思政教育、本科地位、學生發展、卓越教學雙創教育等方面的審核,銜接“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标,引領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創新,讓教學改革“動起來”,推進高校在體制機制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等重點領域取得改革新進展,實現改革新突破。三是堅持以評估整改促進改革。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别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采取“台帳銷号”方式一抓到底。實行限期整改,落實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随機抽取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和關鍵辦學指标進行督導複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促進學校增強問題意識和整改意識,紮實解決學校存在的影響本科教育教學主要問題。
7.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有哪些特點?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高校分類發展的要求,創新了評估制度設計,在評估指标中采用“模塊化”組合的方式,體現了高校人才培養的共性要求與不同類型高校個性發展特點,體現了評估對不同類型高校分類發展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在堅持統一性前提下,既分類引導高校多樣發展,又設置國家底線要求,體現出更多更大的靈活性,進一步突出了高校的主體性、多樣性、适應性,明确回答了新一輪審評估“評什麼”“怎麼評”“如何改”等問題。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實施,有助于激勵不同類型高校之間科學定位、各安其位、相互協調、差異化發展,同類型高校之間有序競争、争創一流,在各自領域上各展所長,發揮優勢,辦出特色。
8.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設計思路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不是另起爐竈、推倒重來,而是對上一輪審核評估的延續、改進和升級。新《方案》立足當下、着眼未來,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守正創新進行系統設計。一是堅持繼承與改革創新。新《方案》充分繼承上輪審核評估成功經驗,堅持“自己尺子量自己”評估理念、“五個度”評估标準、問題導向評估方法、部省兩級實施評估管理模式等優勢做法;同時,針對評估調研中發現的立德樹人、分類指導、評估減負等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标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和教育評價、教育督導改革要求,從指導思想、理念标準、程序方法上進行整體設計和改革創新。二是堅持引領與分類施策。新《方案》遵循世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發展趨勢,牢牢抓住高校内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這條主線,堅持把建立健全内部質量保障體系及其運行機制作為引領高校持續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内升動力,推動高校建設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同時,充分考慮不同類型高校辦學定位和質量建設發展需求,分類施策,促進學校特色發展。三是堅持優化與減負高效。新《方案》按照“尊重專家自由裁量權、尊重學校自主選擇權”設計思路,堅持優化評估程序方法,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評估,減少入校評估天數、人數、環節;同時,優化評估工作模式,根據高校人才培養目标、自評情況及自身發展需求,确定不同的進校審核内容、方式、程序,切實減輕學校評估負擔。
9.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把“五個堅持”作為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一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二是堅持落實教育“四個服務”和新時代本科教育要求;三是堅持克服“五唯”頑瘴痼疾,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四是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引導高校内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五是堅持構建大學質量文化,引導高校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0.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堅持五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構建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标準的評估體系,加強對學校辦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審核,引導高校構建“三全育人”格局;二是堅持推進改革。緊扣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線,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強化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以評估理念引領改革、以評估舉措落實改革、以評估标準檢驗改革,實現高質量内涵式發展;三是堅持分類指導。适應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需求,依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辦學定位、培養目标、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實施分類評價、精準評價,引導和激勵高校各展所長、特色發展;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問題清單”,嚴把高校正确辦學方向,落實本科人才培養底線要求,提出改進發展意見,強化評估結果使用和督導複查,推動高校落實主體責任、建立持續改進長效機制,培育踐行高校質量文化;五是堅持方法創新。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監測數據,采取線上與入校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明察與暗訪結合等方式,切實減輕高校負擔,提高工作實效。
11.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工作目标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把“一根本、兩突出、三強化、五個度”作為的共同願景和價值追求。一根本: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根本标準;兩突出:即突出“以本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突出“四個回歸”,落實“三個不合格”“八個首先”有關要求,引導高校“五育”并舉傾心培養時代新人;三強化:即以學生發展為本位,強化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推動人才培養範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五個度:即注重人才培養目标的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适應度、師資和條件的保障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12.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指标體系框架是什麼?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設計了兩類指标體系四種方案。第一類主要評估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适用于少數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标、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台,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校,旨在示範引領全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第二類主要評估本科教育教學工作要素,細分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适用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種方案适用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三種方案适用于已通過合格評估5年以上,首次參加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曆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标體系由定性審核要點和定量審核指标構成。第一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标、12個二級指标和38個審核重點;第二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包括7個一級指标、27個二級指标和74個審核重點。定性指标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定量指标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高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大學章程和發展規劃,綜合考慮自身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标和校内質量保障建設情況進行自主選擇。
13. 第一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是如何設計的?
答:第一類審核評估主要評估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學水平和綜合改革成效,設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對影響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非量化核心要雷進行審核。指标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标、12個二級指标和38個審核重點;定量指标主要參考了國家雙一流建設動态監測指标、國家基本辦學條件監測指标、教育部關于本科人才培養的相關評價指标設計,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國家對各類學校本科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在審核重點中設置了35個定量指标,其中22個必選項目,13個可選項目。必選項目學校必須全部選擇;可選項目學校可結合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從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提供的教學基本狀态常态監測數據中自主選擇,進行等量或超量替換。
14. 第一類審核評估的重點是什麼?
答:第一類審核評估針對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标、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台,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點評估此類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必備的質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舉措與成效。注重質量保障的文化機制,引導高校提升内部質量保障能力、加強質量文化建設;注重本科教育的時代要求,引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注重特色發展,引導高校全面開展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5. 第二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設計思路是什麼?
答:第二類審核評估針對三類高校,一是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已通過合格評估5年以上,首次參加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曆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主要評估其本科教育教學工作要素,根據影響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和要點設計指标體系。統一設置符合國家人才培養要求的共同的必選項,分别設置适用于重點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和重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的類型必選項。從應用型辦學方向與本科地位、培養過程、教學資源與利用、教師隊伍、學生發展、質量保障、教學成效等方面設置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類型必選項,體現新時代國家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要求。針對首次參加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曆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特别設置辦學設施條件達标要求。
16. 第二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框架是什麼?
答:第二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旨在對影響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非量化核心要素進行審核。指标體系包括7個一級指标、27個二級指标和74個審核重點,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任選項、首評限選項,形成三種不同的模塊組合方案。學校可以根據本校辦學定位和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其中一種方案;定量指标旨在對影響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數據進行審核,主要參考國家基本辦學條件監測指标、教育部關于本科人才培養的相關評價指标設計,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國家對各類學校本科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定量審核指标共54個,其中32個必選項和22個可選項。必選指标學校必須全部選擇;可選指标學校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至少8項。
17. 第二類審核評估的重點是什麼?
答:第二類審核評估針對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曆史不同,重點考察高校辦學定位和本科地位、培養過程、資源條件與利用、教師隊伍、學生發展、質量保障和教學成效。強化學校辦學方向,引導學校加強黨的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注重本科教育的時代要求,引導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深入教育教學改革,構建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強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引導學校建立質量持續改進機制,形成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環境。
18.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對象和條件是什麼?
答:經國家正式批準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應先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原則上獲得“通過”結論5年後方可參加本輪審核評估。
19.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周期多長?
答:審核評估每5年一個周期。新一輪審核評估時間為2021—2025年。
20. 新一輪審核評估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如何分工?
答:教育部負責制定審核評估政策、總體規劃,統籌協調、指導監督各地各校審核評估工作。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具體組織實施中央部委高校第一、二類審核評估和地方高校第一類審核評估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實際,負責制訂本地區審核評估實施方案、總體規劃,報教育部備案。組織所屬高校第二類審核評估及推薦高校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工作。選取1—2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評估中心輔導開展第二類審核評估試點,為全面推開本地區審核評估工作做好示範。
21.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推動?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将采取試點先行,示範引領的方式推動。由教育部評估中心指導開展全國統一試點,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選取1—2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評估中心指導開展第二類審核評估試點,為全面推開本地區審核評估工作做好示範。按照以試促改、邊試邊改、示範引領的思路,通過試點,調整、改進、優化新一輪審核評估實施辦法、評估标準、工作流程,為新一輪審核評估正式推開奠定堅實基礎。
22.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體現“管辦評”分離?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構建“管辦評”分離、多方參與的評估模式,完善部省協同、分工明确、各負其責的評估組織管理制度,建立部省間、省際間聯絡溝通機制,定期開展交流。部省協同,科學制定五年評估工作規劃,下好全國“一盤棋”。制定國家統一實施标準、工作規程和規範要求作為部省兩級評估工作基本遵循,教育部統一編制解讀性、指導性、工具性配套操作文件、建設部省校三級共享共用的評估管理系統,實現評估組織管理規範化和專業化。
23. 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如何遴選?
答:教育部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分層分類開展專家培訓,建立專家進退動态調整機制,把政治過硬、業務能力強的優秀專家甄選出來、任能使用,及時淘汰站位不準、違反紀律或能力不足、專業性不強的專家,抓兩頭帶中間,提升專家隊伍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
24. 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如何構成?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統一從全國審核評估專家庫中産生。根據學校規模,每校專家組人數為15—21人。原則上,外省(區、市)專家人數不少于評估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專家組組長由外省(區、市)專家擔任。
25. 新一輪審核評估與上一輪審核評估在評估方式有什麼的不同?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監測數據,采取線上與入校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明察與暗訪結合等方式,精簡入校評估專家人數、天數、環節,免檢已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并在有效期内的專業(課程),減輕高校負擔。打造菜單式、可定制的評估工具,與學校一起制定個性化評估考察方案,落實高校評估自主選擇權。
26. 新一輪審核評估有哪些程序?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程序包括評估申請、學校自評、專家評審、反饋結論、限期整改、督導複查等六個環節。
27. 新一輪審核評估學校如何進行評估申請?
答:參評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包括選擇評估類型和評估時間。中央部委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地方高校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其中申請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推薦。申請參評第一類審核評估的,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
28. 參評學校如何開展自評工作?
答:參評高校要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審核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主體責任,按要求參加評估培訓,對照評估重點内容和指标體系,結合實際和上一輪評估整改情況,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深入開展自評工作,形成《自評報告》并公示。
29. 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如何開展評審工作?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采取審閱材料、線上訪談、随機暗訪等方式進行線上評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形成專家個人線上評估意見。專家組組長根據線上評估情況,确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在2—4天内重點考察線上評估提出的存疑問題。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制定問題清單,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
30. 新一輪審核評估是如何反饋評估結論的?
答: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别負責審議評估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審議通過後作為評估結論反饋高校,并在一定範圍内公開。每年教育部向社會公布截止當年已完成審核評估的高校名單。教育部每年在完成評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經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後發布,做好經驗推廣、示範引領。
31.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要求進行評估整改的?
答:參評高校應在評估結論反饋30日内,制定并提交《整改方案》。評估整改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問題原因,排查薄弱環節,提出解決舉措,加強制度建設。原則上,高校需在兩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報告》。新一輪審核評估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别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建立整改工作台賬,采取“台帳銷号”方式一抓到底。實行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持續追蹤整改進展,确保整改取得實效。
32. 新一輪審核評估對評估問題突出的高校将采取什麼樣的問責措施?
答:對于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和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等問責措施。
33.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進行督導複查?
答: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随機抽查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進行督導複查。對于評估整改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标評估後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和公開曝光等問責措施。
34. 參評學校如何填報教學基本狀态數據?
答:教學基本狀态數據是對學校教育教學運行、辦學條件、教學效果等情況的量化反映,是學校自評自建、自評報告撰寫、線上審核評估的主要依據,是入校評估重點考察與深度查證的重要基礎。學校需對學校整體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和深入摸底,綜合分析教育教學基本狀況,總結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經驗,梳理教學工作的不足與問題。在數據的采集與填報過程中,學校應統籌調度,實現部門間的通力協作,做好信息管理機構與個人的專門培訓,強化質量意識、責任意識,準确采集、認真核實各項數據,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一緻性,保證數據真實反映學校實際教學狀況。學校應在規定的時間内及時上傳各項評估材料,并根據專家線上評估的基本流程和工作需要及時補充相關數據。數據填報結束後,原則上不能再進行修改,如确有特殊原因,導緻個别數據異常,可在專家進校前加以補充說明。教育部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省教育廳依托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庫,對參評學校教育教學基本狀态數據進行分析,形成《教育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分析報告》。
35. 參評學校如何選報定量審核數據?
答:審核評估預置了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的關鍵數據作為定量審核的指标,進行定量審核。第一類定量指标35個,第二類定量指标54個。本輪審核評估堅持“以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評估原則,因此,學校可結合本校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從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提供的高校教學基本狀态常态監測數據自主選報定量審核指标。
36. 參評學校如何進行常模選取?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強化評估分類指導,引導高校各安其位、内涵發展、特色發展。除了根據學校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及發展階段,按類型選定不同的審核範圍外,同類型學校還通過常模比較長短,即定量指标可作同類常模和他類常模比較。同類常模比較是指參評學校選取同類型高校數據平均值作比較,他類常模比較是指參評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和發展需求,自主選取、量身定制不同類型(可以為多個類型)高校數據平均值作比較。常模的選擇重點在找差距,要有助于通過指标數字比較幫助學校了解自身與同類高校、标杆學校的差距以及存在的問題,不斷促進投入與發展,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好。
37. 參評高校如何撰寫自評報告?
答:《自評報告》是參評學校在全面自評的基礎上,聚焦審核範圍,對學校整體辦學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所形成的寫實性報告,是學校自評結果的紀實性描述,是學校自我評估結論的集中體現,是審核評估的重要依據。學校要嚴格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範圍》的要求,圍繞審核評估指标體系,分别闡述學校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工作舉措)、“做得怎麼樣”(取得的效果)、“做的不好的如何改進”、“改進效果如何”等等。第一類審核評估的高校要重點回答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學水平,以及學校綜合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思路、舉措、經驗和取得的成效;第二類審核評估的高校要重點回答學校辦學方向和本科地位、培養過程、教學資源與利用、教師隊伍、學生發展、質量保障和教學成效等方面的思路、舉措、經驗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學校人才培養目标的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适應度、師資和條件的保障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同時,兩類審核評估高校都要分析存在的問題及産生問題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設的措施。在自評報告的形成過程中,應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以使自評報告被廣泛認可。
38. 新一輪審核評估《自評報告》撰寫要求是什麼?
答:《自評報告》的撰寫一定要建立在學校所開展的全面的自評工作的基礎之上,報告内容應通過院系、相關職能部門和直附屬單位自評提供的詳實數據、事實等來表述,與學校所填報的教學基本狀态數據相一緻。《自評報告》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審核重點,避免包含與審核重點無關的内容。第一類審核評估的《自評報告》中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學水平及綜合改革舉措和成效的描述要準确客觀,對存在問題與原因的分析要深入透徹,提出的改進措施要具體可行;第二類審核評估的《自評報告》中對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情況,在辦學方向、培養過程、教學資源、教師隊伍、學生發展、質量保障等方面舉措和成效的描述要準确客觀,對存在問題與原因的分析要深入透徹,提出的改進措施要具體可行。《自評報告》文字描述應簡練準确,圖表應清晰詳實。《自評報告》的撰寫可參考自評報告撰寫模闆,字數不超過規定要求(第一類審核評估控制在2萬字;第二類審核評估中研究型、應用型高校控制在3萬字、首評學校控制在4萬字),其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以及改進施不少于自評結果部分的三分之一。
39. 參評高校如何準備教學檔案材料?
答:教學檔案是學校在教學管理、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基本材料,是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證據”,包括課程、試卷、畢業設計(論文)、實習實踐等過程性與終結性材料。教學檔案按學校日常管理規定存放,無需做特定的整理,應保證原始性和真實性,在審核評估期間按要求上傳,切忌突擊整理和弄虛作假。
40. 參評高校準備支撐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支撐材料指用于支撐或證明自評報告所述内容的相關材料,是對參評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審核評估項目和要素起到支撐作用的證據性材料,包括管理文件、教學資料、學生學習檔案、各類記錄性材料、合作協議或其它佐證材料等。支撐材料以學校教學檔案為基礎,與教學檔案有交叉的部分無需單獨整理,可依據所支撐的項目和要素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專家查找、審閱。根據審核評估過程的具體需要,學校還應為專家線上與入校評估提供部分引導性材料,主要包括學校職能部門、教學機構、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單位等材料,學校教學活動安排和人員目錄,如校曆、當周課表、教師名單、學生名單、人才培養方案等。
41.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做到“陽光評估”?
答:新一輪實行信息公開制度,嚴肅評估紀律,開展“陽光評估”,廣泛接受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的監督,确保評估工作公平公正。教育部委托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對參評學校和評估專家以及評估組織工作的規範性、公正性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監督。
42. 審核評估的申訴與仲裁是如何進行的?
答:參評學校如果對專家組審核評估程序和結論存有異議,可向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提出申訴,評估專家委員會根據委員會章程規則受理申訴,進行仲裁。
附件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指标體系(第二類)(試行)
一級指标 |
二級指标 |
審核重點 |
|
1.辦學方向與本科地位 |
1.1黨的領導 |
1.1.1 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情況 |
|
1.1.2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根本标準情況 |
|||
1.2思政教育 |
1.2.1 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況 |
||
1.2.2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思政課程建設情況,按要求開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研究”課程情況 【必選】思政課專任教師與折合在校生比例≥1:350 【必選】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總數與全校師生人數比例≥1:100 【必選】生均思政工作和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專項經費≥20元 【必選】生均網絡思政工作專項經費≥40元 |
|||
1.2.3 “課程思政”建設與成效,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以及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的建設及選樹情況 |
|||
1.2.4 學校對教師、學生出現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面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當處置情況 |
|||
1.3本科地位 |
1.3.1 “以本為本”落實情況,黨委重視、校長主抓、院長落實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圍形成情況 |
||
1.3.2 “四個回歸”的實現情況,推進學生刻苦讀書學習、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學校傾心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舉措與成效 |
|||
1.3.3 教學經費、教學資源條件、教師精力投入等優先保障本科教學的機制建設情況 【必選】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1200元(備注5) 【必選】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占經常性預算内教育事業費撥款(205類教育撥款扣除專項撥款)與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13%(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統計要求見備注5) 【必選】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所占比例(要求見備注6) 【必選】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要求見備注7) |
|||
1.3.4 學校各職能部門服務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情況,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在學校年度考核中的比重情況 |
|||
2.培養過程 |
2.1培養方案 |
2.1.1 培養目标符合學校定位、适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體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 |
|
2.1.2 培養方案符合國家專業類标準、體現産出導向理念情況 【必選】學生畢業必須修滿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數≥2學分 【必選】勞動教育必修課或必修課程中勞動教育模塊學時總數≥32學時 |
|||
B 2.1.3 |
B1 培養方案強化理論基礎、突出科教融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情況 |
||
B2 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實驗實訓内容的基礎性和應用性、注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情況 |
|||
2.2專業建設 |
B 2.2.1 |
B1 專業設置、專業建設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況 【必選】通過認證(評估)的專業占專業總數的比例 【可選】近三年新增專業數 【可選】近三年停招專業數 |
|
B2 專業設置、專業建設與國家需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産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況 【必選】通過認證(評估)的專業占專業總數的比例 【可選】近三年新增專業數 【可選】近三年停招專業數 |
|||
B 2.2.2 |
B1 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建立自主性、靈活性與規範性、穩定性相統一的專業設置管理體系情況 |
||
B2 圍繞産業鍊、創新鍊建立自主性、靈活性與規範性、穩定性相統一的專業設置管理體系情況 |
|||
2.2.3 學校通過主輔修、微專業和雙學士學位培養等舉措促進複合型人才培養情況 |
|||
2.3實踐教學 |
2.3.1 強化實踐育人、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推動實踐教學改革情況 【必選】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學時)比例(人文社科類專業≥15%,理工農醫類專業≥25%) 【必選】國家級、省級實踐教學基地(包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拟仿真實驗中心、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工程實踐基地、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等)數 |
||
B 2.3.2 |
B1 學校與科研院所、企業共建科研實踐、實習實訓基地情況 【可選】與行業企業共建的實驗教學中心數 |
||
B2 學校與企業、行業單位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情況 【可選】與行業企業共建的實驗教學中心數 |
|||
B 2.3.3 |
B1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來自教師專業實踐、科研課題情況及完成質量 【必選】以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性工作為基礎的畢業論文(設計)比例≥50% |
||
B2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來自行業企業一線需要、實行校企“雙導師”制情況及完成質量 【必選】以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性工作為基礎的畢業論文(設計)比例≥50% |
|||
2.4課堂教學 |
2.4.1 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情況 |
||
2.4.2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加強信息化教學環境與資源建設情況 |
|||
2.4.3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機構和工作制度情況,依照教材審核選用标準和程序選用教材情況;推進馬工程重點教材統一使用情況;對教材選用工作出現負面問題的處理情況 【必選】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課程數量與學校應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課程數量的比例 【可選】近五年公開出版的教材數 |
|||
K 2.5卓越 培養 |
K 2.5.1 |
K1 科教協同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其實踐效果 【可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學生數 |
|
K2 産教融合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其實踐效果 【可選】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數 |
|||
K 2.5.2 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優化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比例結構,提高課程建設規劃性、系統性情況 【必選】本科生生均課程門數 【可選】與行業企業共建、共同講授的課程數 |
|||
K 2.5.3 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以及圍繞“培育高水平教學成果”開展教研教改項目建設的舉措及實施成效 |
|||
K 2.5.4 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建設舉措及成效 |
|||
K 2.5.5 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建設舉措及成效 |
|||
K 2.5.6 優秀教材建設舉措及成效 |
|||
2.6創新創業教育 |
2.6.1 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與創新創業教育平台建設情況 |
||
2.6.2 将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專業教育的舉措與成效 |
|||
2.6.3 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性及創新創業教育成果 【必選】本科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人數及比例 【必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數 【可選】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 |
|||
3.教學資源與利用 |
X3.1設施 條件 |
X3.1.1 教學經費、圖書資料、校園網等滿足教學要求情況 |
|
X3.1.2 校舍、運動場所、體育設施、藝術場館、實驗室、實習基地及其設施條件滿足教學要求情況及利用率 |
|||
3.2資源建設 |
B 3.2.1 |
B1 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及其共享情況 |
|
B2 行業企業課程資源庫、真實項目案例庫建設及共享情況 |
|||
B 3.2.2 |
B1 面向國家、行業領域需求的高水平教材建設舉措與成效 |
||
B2 面向行業企業實際、産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教材建設情況 |
|||
K 3.2.3 |
适應“互聯網+”課程教學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實驗室等教學設施和條件建設及使用效果 |
||
K 3.2.4 |
K1 學科資源、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情況 |
||
K2 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情況 |
|||
4.教師隊伍 |
4.1師德師風 |
4.1.1 保障把教師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标準,強化師德教育、加強師德宣傳、嚴格考核管理、加強制度建設,落實師德考核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等方面的情況 |
|
4.1.2 教師在争做“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自覺遵守《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方面的情況 |
|||
4.2教學能力 |
B 4.2.1 |
B1 專任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和能力 |
|
B2 專任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産學研用能力 |
|||
4.2.2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 |
|||
4.3教學投入 |
4.3.1 教師投入教學、教授全員為本科生授課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建立情況及實施效果 【必選】主講本科課程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 【必選】教授主講本科課程人均學時數 |
||
4.3.2 教師特别是教授和副教授開展教學研究、參與教學改革與建設情況及成效 【必選】教授、副教授擔任專業負責人的專業占專業總數的比例 |
|||
4.4教師發展 |
4.4.1 重視教師培訓與職業發展,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核心培訓課程,把《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作為核心培訓教材,加強思政與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舉措與成效 |
||
4.4.2 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基層教學組織和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舉措與成效 【必選】設有基層教學組織的專業占專業總數的比例 【可選】教師發展中心培訓本校教師的比例 |
|||
B 4.4.3 |
B1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政策措施 |
||
B2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産學研用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鼓勵教師到業界實踐、挂職和承擔橫向課題的政策措施 |
|||
B 4.4.4 |
B1 教師隊伍分類管理與建設情況 |
||
B2 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和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管理與建設情況 【可選】專任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比例 |
|||
K 4.4.5 教師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等情況 |
|||
5.學生發展 |
5.1理想信念 |
5.1.1 學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養 |
|
5.1.2 加強學風建設,教育引導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情況 |
|||
5.2學業成績及綜合素質 |
B 5.2.1 |
B1 學生基礎理論、知識面和創新能力 【可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的論文數和本科生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數 |
|
B2 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和獨立解決生産、管理和服務中實際問題能力 【可選】在學期間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數占在校生數的比例 【可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的論文數和本科生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數 |
|||
5.2.2 開展通識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措施與成效 【必選】體質測試達标率 |
|||
5.2.3 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開展情況及育人效果 【可選】省級以上藝術展演、體育競賽參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 |
|||
K 5.3國際 視野 |
K 5.3.1 與國(境)外大學合作辦學、合作育人以及與本科教育相關的國際交流活動和來華留學生教育開展情況 |
||
K 5.3.2 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優質教育資源的吸收内化、培育和輸出共享情況 |
|||
K 5.3.3 學生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競賽、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等情況 【可選】在學期間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的學生數占在校生數的比例 |
|||
5.4支持服務 |
5.4.1 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情況 |
||
5.4.2 學校開展學生指導服務工作(學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心理健康咨詢等)情況,學業導師、心理輔導教師、校醫等配備及師生交流活動專門場所建設情況 【必選】專職輔導員崗位與在校生比例≥1:200 【必選】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在校生比例≥1:4000且至少2名 【必選】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就業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比例≥1:500 |
|||
5.4.3 與學分制改革和彈性學習相适應的管理制度、輔修專業制度、雙學士學位制度建設情況 |
|||
K 5.4.4 探索學生成長增值評價,重視學生學習體驗、自我發展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具體措施及實施成效 |
|||
6.質量保障 |
6.1質量管理 |
6.1.1 學校質量标準、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保障機構及隊伍建設情況 |
|
6.1.2 加強考試管理、嚴肅考試紀律、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的情況 |
|||
6.2質量改進 |
6.2.1 學校内部質量評估制度的建立及接受外部評估(含院校評估、專業認證等)情況 |
||
6.2.2 質量持續改進機制建設與改進效果 |
|||
6.3質量文化 |
6.3.1 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建設情況 |
||
6.3.2 質量信息公開制度及年度質量報告 |
|||
7.教學成效 |
7.1達成度 |
7.1.1 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标的達成情況 |
|
7.1.2 畢業生質量持續跟蹤評價機制建立情況及跟蹤評價結果 |
|||
7.2适應度 |
7.2.1 學校本科生源狀況 |
||
B 7.2.2 |
B1 畢業生面向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就業情況、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情況 【可選】升學率(含國内與國外) 【可選】應屆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及結構 |
||
B2 畢業生面向學校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就業情況、就業質量及職業發展情況 【可選】升學率(含國内與國外) 【可選】應屆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及結構 |
|||
7.3保障度 |
7.3.1 教學經費以及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館、藝術場館等資源條件滿足教學需要情況 【必選】生均本科實驗經費(元) 【必選】生均本科實習經費(元) |
||
7.3.2 教師的數量、結構、教學水平、産學研用能力、國際視野、教學投入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情況 【必選】生師比(要求見備注8) 【必選】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50% |
|||
7.4有效度 |
7.4.1 學校人才培養各環節有序運行情況 |
||
7.4.2 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持續改進、持續提升情況 |
|||
7.4.3 近五年專業領域的優秀畢業生十個典型案例及培養經驗 |
|||
7.5滿意度 |
7.5.1 學生(畢業生與在校生)對學習與成長的滿意度 |
||
7.5.2 教師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滿意度 |
|||
7.5.3 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
備注:
1. 第二類審核評估分為三種,學校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且隻能選擇其中一種。
2. 二級指标和審核重點包括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
——“統一必選項”無特殊标識,所有高校必須選擇;
——“類型必選項”标識“B”,選擇第一種的高校須統一選擇“B1”,選擇第二種的高校須統一選擇“B2”;選擇第三種的高校原則上選擇“B2”;
——“特色可選項”标識“K”,高校可根據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自主選擇,其中:第一種與“K1”選項對應,第二種與“K2”選項對應;第三種原則上與“K2”選項對應;
——“首評限選項”标識“X”,選擇第三種的高校必須選擇,其他高校不用選擇。
3. 審核重點中定量指标的具體要求可參考國家相關标準。其中,【必選】是指該定量指标學校必須選擇;【可選】是指該定量指标學校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至少8項。
4. 表中定量指标計算原則上參照《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标體系(2020年版)》(教發〔2020〕6号)。
5. 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教學日常運行支出/折合在校生數。教學日常運行支出:指學校開展普通本專科教學活動及其輔助活動發生的支出,僅指教學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務支出(302類)(不含教學專項撥款支出),具體包括:教學教輔部門發生的辦公費(含考試考務費、手續費等)、印刷費、咨詢費、郵電費、交通費、差旅費、出國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專用材料費(含體育維持費等)、勞務費、其他教學商品和服務支出(含學生活動費、教學咨詢研究機構會員費、教學改革科研業務費、委托業務費等)。取會計決算數。
6. 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參照教育部教發〔2004〕2号文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10%。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億元的高校,當年新增教學儀器設備值超過1000萬元,該項指标即為合格。
7.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普通高校教學與科研儀器設備總資産值/折合在校生數(參照教育部教發〔2004〕2号文件),綜合、師範、民族院校,工科、農、林院校和醫學院校≥5000元/生,體育、藝術院校≥4000元/生,語文、财經、政法院校≥3000元/生。
8. 生師比=折合在校生數/專任教師總數(參照教育部教發〔2004〕2号文件),綜合、師範、民族院校,工科、農、林院校和語文、财經、政法院校≤18:1;醫學院校≤16:1;體育、藝術院校≤11:1。
折合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碩士研究生在校生數*1.5+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數*2+普通本專科留學生在校生數+碩士留學生在校生數*1.5+博士留學生在校生數*2+普通預科生注冊生數+成人業餘本專科在校生數*0.3+成人函授本專科在校生數*0.1+網絡本專科在校生*0.1+本校中職在校生數+其他(占用教學資源的學曆教育學生數,例如成人脫産本專科在校生數)。
專任教師總數=本校專任教師數+本學年聘請校外教師數*0.5+臨床教師數*0.5;其中:本校專任教師須承擔教學任務且人事關系在本校(原則上須連續6個月繳納人員養老險等社保或人員檔案在本校);校外教師須承擔本校教學任務、有聘用合同和勞務費發放記錄,聘請校外教師折算數(本學年聘請校外教師數*0.5)不超過專任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臨床教師須承擔教學任務且人事關系在本校或直屬附屬醫院。